主导设计的皖籍“潮涌”成功“击败”全球4000多件应征作品;此前曾设计G20峰会会标
日前,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揭晓,教授由中国美术学院皖籍教授袁由敏主导团队设计的作品州亚作品“潮涌”被确定为会徽设计方案。此前,成杭他还设计了G20峰会会标。皖籍袁由敏透露,教授亚运会会徽与G20峰会会标有关联因素,作品州亚“多多少少想把相关的成杭设计做成姊妹篇。”
安徽老乡主导设计亚运会徽
前天晚上,皖籍“潮涌”被确定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教授
“潮涌”会徽的作品州亚含义很丰富,其主体图形由扇面、成杭钱塘江、皖籍钱江潮头、教授赛道、作品州亚互联网符号及太阳图形6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了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着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则契合主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人的精神气质。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收到了弟弟(袁由敏)的信息,才知道会徽是他主导设计的。”袁由敏的嫂子万玉华说,当时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骄傲,也替袁由敏感到高兴。“2016年,他主导设计了G20杭州峰会会标,没想到两年后他又给了我们一份惊喜。”万玉华说,亚运会会徽设计成功很不容易,亚组委是面向海内外征集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方案的,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爱好者都参与了,最终,袁由敏团队设计的会徽在4263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太不容易了。”
会徽创作经过数轮仔细修改
据介绍,袁由敏出生在巢湖市,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是国内知名平面设计师。
昨天,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9日,他的团队开始设计杭州亚运会会徽,一共设计了5个方案,每个方案都经过仔细修改。有时候,修改一度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在方案“卡壳”的关键时期,袁由敏对亚奥理事会及杭州亚组委的信任表达了谢意,“尤其感谢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专家组的很多具体的修改意见。”袁由敏介绍说,是专家组的意见,让修改方案从举步维艰到柳暗花明,“每一条修改意见都让会徽的修改工作往前迈进了扎实的一步。”
袁由敏说,从会徽正式设计到顺利完成,历时半年,“鏖战数轮,终于顺利完成杭州亚运会会徽应标、设计与修改工作。”他说,很高兴能够把专业领域知识运用到具体生产项目中,“我们希望该会徽设计能够出色完成亚运会宣传推广及各项赛事赋予的各项使命,也希望该会徽与两年前杭州G20峰会会标一起,成为杭州人的集体文化记忆。”万慧玲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向凯